资讯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频道 >

沪科学家研究青蒿素以身试药对人民负责

时间:2018-03-27 13:46:14

请记住这些上海科学家的名字

为了测试青蒿素的活性变化,朱大元在自己身上试验做“体内代谢”:自己先服用青蒿素,然后从排泄物中寻找青蒿素经口服进入人体内代谢物,方法成熟后,找八位志愿者服用,收集排泄物,分离五个青蒿素代谢物,药理试验均无抗疟活性男性癫痫有哪些危害

但临床试验也发现青蒿素的不足之处,研究发现青蒿素的近期复发率高达48%,口服吸收差,且难溶于水和油,不易制成合适的制剂。1976年,全国疟疾防治领导小组(523)召开全国青蒿素协作会议, “523”单位中科院有机所、药物所分别派吴照华、朱大元参会。会上决定通过体内代谢研究和结构修饰克服以上不足。同年,上海药物所受命组织了合成化学、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室人员,围绕青蒿素化学结构与效价的关系,人体内代谢转化及衍生物的合成开展了研究。

青蒿素的化学结构测定工作,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由周维善教授负责,吴照华和吴毓林参加。北京中药所先后派刘静明、倪慕云和樊菊芬到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参与工作。山东和云南两地提供纯度较高的青蒿素结晶。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丽等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生活简单但内心充实 海外机构“挖”他没动心

1980年蒿甲醚转让昆明制药厂,朱大元带技术员殷梦龙赴昆明制药厂转让中试,刚开始两周试验五批全部失败。当时朱大元的胆结石发作,痛得只能把身体顶在桌角上,靠着服用阿托品,还是硬撑了下来。他发现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实验室用的试剂都是价格较贵的化学纯级,而到工厂中试用的是价格便宜的工业级原料。于是,他带病将工业级原料简单处理后,经放量中试终获成功。

经过上海药物所不断试验,很终,研制成青蒿素酯类、碳酸酯类、醚类衍生物。朱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成功研制成可以溶解于油并且制作成针剂的新药。经药理抗鼠疟、猴疟试验效果比青蒿素提高6倍,临床试验证明复发率降到7%,这就是后来的“蒿甲醚”。

获得1987年*自然科学奖的《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全合成、反应和立体化学》研究者名单里,除了周维善、许杏祥、朱杰,贡献者还有黄大中、吴照华、吴毓林,以及沈季铭、张景丽、张联。

但事实上,像朱大元这样的药物医生,很多企业,甚至是海外机构,都在“抢”。当年,香港大学也曾想“挖”他,合作了一个长期项目,给的待遇非常高,还在半山给他租了一个套房,一天的租金就要1200港元。“他们还把我爱人也一起接去,但她只待了一个月就待不下去了。”朱大元笑言:“上海药物所对我很器重,外面给我再好的待遇,我都不愿意离开。”

“我们这一代人,思想都很单纯,虽然生活条件贫乏,但内心很充实。”朱大元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家风始终很正。“我二哥是部队里的,那时,每当我们放暑假回家,他总要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参加劳动,而且还不许计工分。”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孕育了朱大元强烈的“家国情怀”。

青蒿素的荣誉

在研制蒿甲醚的过程中,朱大元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在海南东方医院进行首次临床试验,获得抗恶性疟的优良手术治疗癫痫效果好吗疗效。紧接他又带蒿甲醚去河南郑州郊区进行间日疟临床试验,同样获得满意结果。

尽管药物所研制成优于青蒿素的蒿甲醚,但是朱大元对于此番诺贝尔奖的归属依然觉得屠呦呦“实至名归”,因为没有青蒿素,哪来蒿甲醚。

自己也试药 制成的新药比青蒿素好

除了朱大元以外,青蒿素团队还有很多幕后英雄。他们当中有的拿到过求是集体奖,有的连这个十大功臣名单都没有进,但我们不应忘记他们。日前,青年报记者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2011年的《青蒿素调研报告》以及中科院院所的“功劳簿”里,看到了更多科研人员的名字: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针对热带地区恶性疟疾对氯喹等药物已经产生抗药性的情况,*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有关部委、军队总部直属北京癫痫病手术治疗和有关省、市、区,军区领导及所属单位参加的全国协作会议,讨论制定了3年研究规划。这就是著名的“523任务”,全国开展了大协作,从中医药、草药、合成等多种途径,寻找新的抗疟新药。上海药物所也承担了523化学合成抗疟药和中草药抗疟药的研究任务,是“523任务”的主力单位之一。

而上海药物所的“功臣”则还有陈仲良、虞佩琳、盖元珠、李良泉,吕宝芬、殷梦龙和瞿志祥等团队成员。

------分隔线----------------------------